倏忽溫風至,因循小暑來。
小暑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之第十一個節(jié)氣,夏季的第五個節(jié)氣。暑,表示炎熱的意思,小暑為小熱,意指從小暑開始天氣就開始炎熱了,但還沒到最熱,到大暑就達到最熱的時候。
小暑分為三候:一候溫風至;二候蟋蟀居宇;三候鷹始鷙。
小暑習俗
食新
民間有小暑“食新”習俗,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。農(nóng)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,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,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。據(jù)說“吃新”乃“吃辛”,是小暑節(jié)后第一個辛日。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,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。所以,民間有小暑吃黍,大暑吃谷之說。
吃伏面
小暑時節(jié),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,家家麥滿倉,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,食欲不佳,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面粉包餃子,或者吃頓新白面做的面條,就有了“頭伏餃子二伏面,三伏烙餅攤雞蛋”的說法。伏天還可吃過水面、炒面。過水面,就是將面條煮熟用涼水過出,拌上蒜泥,澆上鹵汁,不僅味道鮮美,而且可以“敗心火”。
曬書畫、衣服
小暑時節(jié),民間還有曬書畫、衣服的習俗。民諺有云:“六月六,人曬衣裳龍曬袍”。因為這一天,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,為一年中氣溫最高,日照時間最長,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,所以家家戶戶會選擇這一天“曬伏”,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,以去潮,去濕,防霉防蛀。
吃藕
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。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、磷、鐵和多種維生素,及膳食纖維,具有清熱養(yǎng)血除煩等功效,適合夏天食用。鮮藕以小火煨爛,切片后加適量蜂蜜,可隨意食用,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,可治血虛失眠。
吃黃鱔
俗語云:小暑黃鱔賽人參。黃鱔生于水岸泥窟之中,以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。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、風濕性關節(jié)炎等疾病的緩解期,而黃鱔性溫味甘,具有補中益氣、補肝脾、除風濕,強筋骨等作用。
小暑之健康養(yǎng)生
靜心避暑
俗話說“熱在三伏”,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?!胺奔捶氐囊馑迹匀藗儜斏偻獬鲆员苁顨?。小暑氣候炎熱,人體出汗多,消耗大,人易感心煩不安,疲倦乏力,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,要注意勞逸結合,保護人體的陽氣。應靜下心來感受變化,順應天時,平心靜氣才是消暑的關鍵。
清淡飲食
小暑時節(jié)多雨、高溫,容易使得人體消化道疾病多發(fā)頻發(fā)。所以,一定要注意飲食衛(wèi)生,以清淡,富有營養(yǎng)為宜??梢院刃┲?,用荷葉、土茯苓、扁豆、薏米、豬苓、澤瀉、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,或甜或咸,非常適合此節(jié)氣食用,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。但飲食不可過量,以免增加腸胃負擔,嚴重的會造成腹瀉。
不要貪涼
天氣炎熱,人們喜歡吃冷飲,沖涼水澡。殊不知,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,很容易引發(fā)身體不適,或者埋下健康隱患。飯后立即吃冷飲,會使胃酸分泌減少,消化系統(tǒng)免疫功能下降,引起腸炎等腸道疾病,大量冷飲進入體內(nèi),可引起胃粘膜血管收縮,減少胃液分泌,導致食欲下降和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。
不坐木料
民間有“冬不坐石,夏不坐木”的說法。小暑過后,氣溫高、濕度大。久置露天里的木料,如椅凳等,經(jīng)過露打雨淋,含水分較多,表面看上去是干的,可是經(jīng)太陽一曬,溫度升高,便會向外散發(fā)潮氣,在上面坐久了,能誘發(fā)痔瘡、風濕和關節(jié)炎等疾病。所以,小暑時節(jié)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。